散户炒股怎么加杠杆: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多地密集披露“职业背债人”案例:产业链分工明确 有的骗贷上亿

散户炒股怎么加杠杆: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多地密集披露“职业背债人”案例:产业链分工明确 有的骗贷上亿

admin 2025-08-18 股投网配资 3 次浏览 0个评论

  “3个月躺赚200万元,代价是余生被银行追债!”在信贷市场的灰色地带 ,一个被称为“职业背债人 ”的特殊群体正在野蛮生长 。他们被中介机构精心包装后,成为套取银行贷款的完美工具。

  近期,多地法院密集披露了多起涉职业背债人的金融犯罪判例。记者梳理发现 ,这条灰色产业链已形成严密的协作网络:介绍人在各类平台上发帖锁定潜在背债人“拉人头”,实操中介团队负责“包装”身份 、动用各类关系办理贷款事宜,“白户 ”则负责最终背债 。某些专业团伙已实现“规模化作业” ,能套取银行上亿元资金。

  这些职业背债人的动机是什么?真能拿到高额收益吗?将面临哪些风险与法律责任?通过上述判例和第一财经联系到的背债人的亲述 ,个中详情渐次清晰。

  “200万买断人生”

  与大众的认知不同,职业背债人的构成较为复杂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其中既有低收入群体、冲着高薪“上钩 ”的失业者 ,也包含部分资金链困难的小微企业主 。

  “3个月赚200万,代价是成为老赖。 ”这是许明(化名)一开始就清楚的事情。他来自粤西一个乡村,初中毕业后就进厂打工 ,一直处于“赚少花多”的状态 。

  许明最初接触到背债,是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有人在大量招收白户“村民”,称短时间内可以赚到百万元。贷款行业里 ,一些“征信正常,没房、没车 、没有资产 ”的人员,被称为“征信白户” 。这些“征信白户”多数居住在农村地区 ,他们平时没有向银行贷款,个人征信良好。

  他觉得这是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钱到手就找个地方“隐姓埋名” ,“阔绰过一辈子”。“大不了就是坐不了高铁、飞机 。这有点像是父母辈下岗的时候买断‘工龄’。我去做这个操作 ,200万买断人生。 ”许明说 。

  与许明相比,此前在工地干活的陶天(化名)则是稀里糊涂当上了背债人。由于行业下行,他去年至今打工一直断断续续 ,有天他在网络上看到个广告,声称只要是白户就可以尝试“一个年薪百万的职业”。他联系上这家公司,对方承诺只需配合完成购房流程 ,就能轻松拿到一笔不菲的酬劳 。

  对接的中介告诉他,需要“包装身份,去银行贷款 ,背一套房” 。房贷由中介偿还1到2年,至少主观上就不算诈骗了。即便“爆雷 ”,也会有人来解决。他虽然知道“可能违法”“对征信也不好” ,但还是选择冒险一试 。他按照要求,跟着中介伪造收入证明、社保记录,甚至办理了银行卡和电话卡。

  而孙玉(化名)接触背债 ,是出于资金周转的急切需求。他曾经是一家餐饮店老板 ,但疫情期间亏损严重,四处筹措资金却没有着落 。从银行 、各大网贷平台也已很难再贷出款项。压力之下,孙玉决定“破罐子破摔 ” ,牺牲信用“来点快钱 ”,打算为一家公司背500万元债务,从中换取200万元的报酬。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职业背债人 ,因为不同的动机 、相似的目的被聚在一起 。在中介流水线操作下,他们不再是失业、贫困、资金链断裂的“失意者”,签完各种资料后被精准包装成有资产 、有工作、有公积金的“三有人员”。

  许明、陶天被包装为一家工业公司的财务经理 ,年收入10万元。孙玉则被包装为一家建设公司的高管,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大量个人资产 。

  陶天回忆,当时签了很多资料 ,中介公司发来一家公司的名称和信息,要求他记牢,在办理贷款时需要使用。而对怎么借用的身份 、要使用在哪里、具体如何操作 ,他一无所知。

  团伙作案、多次骗贷

  在背债环节中 ,职业背债人需要接触庞杂的中介网络 。孙玉 、许明接触的中介均超过十人,既有“介绍人 ”,负责“拉人头”;也有“渠道商” ,负责对接“客户 ”;还有所谓“真正的中介”,负责“实操”环节 。

  许明回忆,自己首先接触的是网络上联系到的介绍人王某 ,王某搜集资料后,将他介绍给了“上级公司 ”,对接人是李某 ,李某检查征信报告、帮他包装完身份后,又将他推荐给了丁某。

  丁某直接对接操作团队。在操作团队中,有人负责找房子 ,有人负责伪造工作和社保记录,有人负责和银行内部贷款经理沟通 。最后他们会被拉去“背房”“背车”或者“背企业 ”。许明选择了“收益”最大的一种方式,即“背房贷”。

  孙玉也被多名中介“经手 ”过标准化流程后 ,最终进入实操环节 。不过他很快打了“退堂鼓 ” ,因为经手的人太多了,他觉得自己实际到手的钱可能有限,冒这个风险似乎并不值当 ,于是果断选择“跑路”。

  但此后,他依然不断被各类中介联系。从一名中介处他得知,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发送至一个百人左右的微信推荐群内 。如最终做成背债“生意” ,发送信息者可赚取一两千元的“介绍费 ”。

  事实上,从各类判例来看,在职业背债模式中 ,中介基本都并非单兵作战,而是搭建起了庞大的网络。

  今年7月,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检察院披露一起贷款诈骗判例 ,柯某某、胡某夫妻为名义贷款的“背债人”,但背后却涉及高达9人的“包装贷”团伙 。其中,徐某 、魏某为提议者 ,许某某担任中介 ,高某是联系人,具体实施者是陈某、韩某某、桑某某。8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披露的翟某某等4名贷款中介案例 ,涉及的亦是包装贷团伙。

  对于庞大的中介网络而言,让职业背债人背上“房贷 ”等,只是一个开始 。

  记者调查发现 ,职业背债人最初背负的债务主要来自三类“硬资产”:房产 、车辆及企业债务,这些大宗标的往往能撬动更高额度的贷款 。

  许明告诉记者,在通过“高评高贷”套出第一笔资金后 ,自己并没有拿到承诺的报酬,中介却要求他以这套“名下 ”房产继续贷出更多的款项。他听从安排,分别在一家股份行 、一家农商行申请装修贷 ,共套出约20万元。同时还申请了多笔消费贷 。

  以团队作案的中介机构有时甚至能在短时间内骗取千万元金额。在上述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披露的案例中,2022年12月,被告人翟某某伙同被告人黄某某、王某某等人 ,在明知被告人连某某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情况下 ,通过为其编造虚假的工作单位、住址 、伪造公积金缴纳记录的方式,骗取两家银行个人信用贷款共50万元。翟某某等人还将20多名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人员包装为医药公司、建筑公司等单位职员,以此骗取上海某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共计1110万元 。

  浙江省绍兴市检察院此前披露的一则案例显示 ,一个职业背债人团伙累计骗取银行贷款超过2亿元,除去购房款和已还贷款本息,实际骗得贷款8000余万元。

  背债人同样面临刑责

  与背负的高风险相比 ,这些背债人实际能拿到手的酬劳往往有限,中介精准“收割”了多数骗取的贷款。

  根据上述上海的案例,贷款到账后 ,翟某某等人从中抽取60%左右作为佣金 。这也意味着,职业背债人到手的钱不足40%。

  陶天背上了200余万元债务,但实际到手的酬劳不足20万元 ,与此前沟通的相去甚远。“原本约好五五分成,说有百万收益,但实际稀里糊涂都被他们套走 ,现在已经找不到人了 。 ”他说。

  浙江省绍兴市检察院披露的一则案例也显示 ,2020年天津的班某夫妻因做生意缺乏资金,在熟人介绍下找到了中介南某委托办理贷款。南某先是安排“垫资方”出资,以班某夫妻的名义购买了一套350余万元的二手房 ,并最终贷出310万元 。该房产实际的成交价仅为190万元 。也就是说,扣除房款后,从银行套取了约120万元资金。

  “刚开始说好办出来的贷款是给我的 ,但后来他们说都拿去抵房款去了,我实际没有拿到钱。”班某表示 。扣除购房成本和部分还款,剩下的钱全部落入了南某等人口袋。

  在央视近期报道中 ,有贷款经办人表示,仅前面(手续环节)抽成就达到20个点。7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警惕“职业背债 ”陷阱的风险提示中指出 ,从实际案例看,背债人到手的“背债费 ”只是贷款金额的一部分,大量资金被不良中介和不法人员瓜分 ,而背债人却要背负远超自身所得的债务 。

  除了背负巨额债务 ,职业背债人帮助伪造资料骗取金融机构资金的行为,可能涉嫌诈骗、非法集资 、骗取贷款、洗钱等刑事犯罪,沦为不法分子的共犯 ,面临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

  北京市天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聂成涛对第一财经表示,中介机构通过虚构材料、夸大资产价值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其行为已涉嫌构成贷款诈骗罪 ,也可能涉及伪造证件罪等其他关联罪名。对于职业背债人而言,他们可能被中介以“零首付得房产”等话术诱导入局 。初期中介会代为还款制造合规假象,待贷款批下后便卷款跑路 ,留下背债人独自面对巨额债务和征信黑名单。

  对于量刑,聂成涛认为,贷款诈骗罪相关的所有量刑都与涉案金额大小有关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中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近期披露的多个案例中 ,组织背债的中介判刑多在十年以上,职业背债人也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披露显示,经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2024年9月,法院以贷款诈骗罪判处翟某某等4名贷款中介有期徒刑3年9个月至12年不等,判处连某某等30名借款人员有期徒刑2年3个月至2年半不等。

  浙江省绍兴市检察院披露的判例显示 ,2022年7月,经绍兴市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背债人中介吴某 、南某等人因犯贷款诈骗罪、违法发放贷款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至缓刑不等 ,并处罚金 。在各地公安机关的联合打击下,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黄某夫妻等其余涉案人员也先后落网 。经柯桥检察院提起公诉,“背债人”黄某夫妻因贷款诈骗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2年2个月与2年 ,并各处罚金2万元。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你可能想看:

转载请注明来自盛达app,本文标题:《散户炒股怎么加杠杆: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多地密集披露“职业背债人”案例:产业链分工明确 有的骗贷上亿》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