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股票配资:安全配资-一年三募累计超168亿港元 地平线资金“饥渴症”背后

最好的股票配资:安全配资-一年三募累计超168亿港元 地平线资金“饥渴症”背后

admin 2025-09-29 广州配资网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以下简称“地平线”)再度开启“输血 ”模式 。9月26日 ,地平线公告称 ,拟以每股9.99港元配售超6亿股,净筹资约63.4亿港元(约58亿元人民币) 。

  这已是地平线自2024年10月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募资58.7亿港元后,一年内的第三次融资——6月刚完成46.7亿港元配售 ,三次累计募资超168亿港元。

  频繁融资背后,是地平线持续亏损 、并加大对Robotaxi赛道前所未有的激进押注。就在募资公告前半个月,地平线刚刚与哈啰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宣布以“技术基座公司+运营商 ”模式联合开发Robotaxi,目标2026年实现前装车型量产,2027年部署超5万辆 。

  一年三募

  地平线此次配售价较公告前一日收盘价10.6港元折让5.75% ,较截至及包括最后交易日的最后5个连续交易日在香港联交所所报平均收盘价每股约10.364港元折让3.61%;及截至及包括最后交易日的最后10个连续交易日在联交所所报平均收盘价每股约10.36港元折让约3.57%。

  这一消息直接让地平线的股价在公告当日进一步下跌,截至9月26日收盘,地平线股价9.7港元 ,降8.49%,甚至低于此次的配售价。

  根据公告,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扩大海外市场业务;投资研发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投资Robotaxi等新兴领域;对上下游合作伙伴进行策略性投资 。

  而从融资节奏看 ,地平线已成为2025年港股增发市场最“急”的玩家之一。

  2024年10月完成IPO募资后 ,6月,地平线再完成一轮配售,每股配售价6.93港元 ,募资净额46.74亿港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IPO加上6月配售的未动用资金超80亿港元,相当于2024年营收的3倍多 。

  此次再融63.4亿港元 ,亦引发市场对地平线“刚上市就圈钱”“烧钱无底洞 ”等质疑。但地平线的财务状况显示,即使公司营收快速增长,但亏损持续扩大。

  2021-2023年 ,地平线分别亏损20.64亿元 、87.2亿元及67.3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75亿元 。即便2024年全年实现盈利,归母净利润23.47亿元 ,但主要是优先股等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2024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6.81亿元,同比扩大2.8%。

  地平线8月下旬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 ,营收15.67亿元 ,同比增长67.6%;期内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0.98亿元扩大至52.33亿元;经调整经营亏损同比增长34.9%至11.11亿元。毛利润达10.24亿元,综合毛利率65.4%;截至6月底,现金储备161亿元 。

  研发及销售投入是烧钱主因 。2025年上半年 ,地平线研发开支同比增加62%至23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37.1%至2.72亿元,二者之和远超同期收入。

  重注Robotaxi

  “不造车”的地平线此时再融资 ,也体现了公司对Robotaxi的“破釜沉舟”。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曾对外阐释布局Robotaxi的逻辑——“技术拐点已至 ” 。

  之前受访,余凯曾表示“前面10年是蛰伏期,但未来5年肯定不是 ,成本下降、无图技术突破正带来泛化效率提升”。2025年初,余凯还曾提出“3年handsoff(脱手)、5年eyesoff(闭眼) 、10年mindoff(无需动脑)”的自动驾驶发展路径。

  市场前景数据支撑余凯的判断 。瑞银报告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后期 ,中国Robotaxi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将达到1830亿美元,届时全国将有约400万辆Robotaxi投入运营。东吴证券研报预计,到2030年 ,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 ,占B端共享出行比例有望提升至36%左右。

  技术与产品成熟度也是地平线下注的底气 。

  截至2025年8月,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前装量产出货已突破1000万套,积累了覆盖超过3万种场景的数据集。其最新HSD系统采用一段式端到端算法 ,从“光子输入 ”到“轨迹生成”直接映射,感知、预测、规划模块全链路融合为统一模型。

  而作为首款搭载地平线征程6P及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星途ET5将于2025年11月上市 。随着星途ET5即将推向市场 ,地平线HSD商业化步伐也正加速中。

  然而,技术理想的背后,地平线面临着现实的生存压力。

  客户结构过度集中一直是其痛点 。2025年上半年 ,地平线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仍高达52.48%,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19.7%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其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均超50% ,2024年上半年甚至达到77.9%。

  更严峻的是,车企客户纷纷自研芯片,地平线的市场空间被挤压。除了比亚迪(002594.SZ)还在通过“天神之眼”方案推出“地平线芯片+自研算法 ”的混合模式外 ,理想汽车(02015.HK)自研智驾芯片M100已于2025年一季度样片回片 ,蔚来(NIO) 、小鹏(09868.HK)等也都在自研AI芯片 。

  地平线的融资紧迫感,也藏着余凯对行业窗口期的判断。国内智驾芯片国产化率太低,Robotaxi商业化还有3-5年空窗期 ,现在不把技术、市场、生态的壁垒筑起来,等英伟达(NVDA) 、特斯拉(TSLA)把“坑”占满,再进场就只能喝汤。

  再亏多久

  地平线重注选择的Robotaxi合作伙伴哈啰出行 ,本身也刚刚入局这一赛道 。

  6月,哈啰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300750)成立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L4级自动驾驶研发 ,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9月11日,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哈啰又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计划基于Robotaxi运营场景,联合打造低成本、高安全的智能驾驶技术,推动商业化落地。9月17日 ,哈啰宣布获得阿里巴巴(09988.HK)战略投资 。

  哈啰对Robotaxi的定位是打造“多层次可接入运营平台” ,成为Robotaxi界的“安卓 ”。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表示:“我们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以哈啰全栈自研的技术方案产品为主,另外一条是跟地平线联合开发的L4产品。 ”

  双方在合作中的定位也十分清晰 ,地平线为“技术基座公司”,而哈啰则是“运营商” 。

  但这种合作模式可能存在隐患。外滩大会上,哈啰发布的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 ”基于东风启辰VX6冗余底盘平台打造 ,与此前合作的宁德时代并无关联。有分析指出,哈啰当前的模式本质上仍停留在“系统集成”层面,远非真正意义上的全链条自主研发 。

  相应地 ,除了此次与哈啰的合作外,地平线的野心更不止于国内 。此次融资部分资金将用于扩大海外市场业务,但出海仍面临竞品围剿与技术管制。

  全球智驾芯片市场头部卡位显著 ,英伟达 、Mobileye等都是深耕市场十余年的老玩家。地平线要么和博世这类行业顶流深度绑定,要么绕过中间商直接和车企谈,但那样又回到“谁掌握技术”的问题 。

  同时 ,美国对高算力芯片的出口限制卡着脖子 ,地平线的高算力芯片想进欧美市场得先过合规审批,更要规避进入限制清单。

  目前Robotaxi赛道仍没跑出一家真正成功的公司。特斯拉(TSLA)FSD(完全自动驾驶)8月遭遇7名车主因“功能未兑现 ”起诉,要求退钱加三倍赔偿 ,案件已正式立案 。百度(09888.HK)萝卜快跑虽已在上海浦东金桥实现“主驾无人”常态化运营,但非纯视觉技术路线,也让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年中会反思。

  监管层也对智能驾驶频频提示风险。在车企都开始谨言慎行时 ,地平线押注海外和Robotaxi风险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尽管营收增加,但地平线亏损未减反而有所扩大:投资人在10年陪伴后 ,还愿意忍受地平线“战略性亏损”到几时?

(文章来源:财中社)

你可能想看:

转载请注明来自盛达app,本文标题:《最好的股票配资:安全配资-一年三募累计超168亿港元 地平线资金“饥渴症”背后》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