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家场外配资名单:配资平台2018-雷军:和苹果的竞争漫长而痛苦 国产汽车都在进步 没必要在竞争上搞得很难看

258家场外配资名单:配资平台2018-雷军:和苹果的竞争漫长而痛苦 国产汽车都在进步 没必要在竞争上搞得很难看

admin 2025-09-26 贵阳配资网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每经记者杨卉摄

  9月25日晚间,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再次站上舞台 ,开启了他的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会后,雷军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的采访 。雷军称,踩过坑后 ,小米已经开启了全面高端化的战略 ,汽车、手机,甚至是路由器等电子产品都在向高端化迈进。

  汽车方面,雷军表示 ,感激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有先行者,并认为目前国产汽车都在进步,大家没必要在竞争上搞得很难看。虽然小米交付汽车只有一年半的时间 ,也为国产汽车的高端化做出了贡献 。但小米汽车发布后成为全网被“黑 ”得最惨的品牌之一,希望汽车产业肃清风气 。

  手机方面,雷军称市场竞争的复杂度和难度远超过汽车 ,只能打“持久战”。经过几年摸索,小米形成了自己的高端化的“方法论”:科技引领 、认知引领、审美引领。不过,眼下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定制服务 。“如果5年后我们的定制服务(能被)很多高端客户喜欢的话 ,就基本做成了,能打平了。我都不想要挣钱,如果可以不亏钱 ,就算非常成功了。 ”雷军称 。

  以下为经过不影响语义的调整的对话实录:

  谈小米手机:通过改名 ,希望外界能够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提问:小米17这款产品,从16改名到17,引发了不少热议。同时您也提到要“全面对标iPhone ”。该如何理解这句话与改名的关系?另外 ,现在不少中国厂商都在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您怎么看待这种持续的创新与突破?我们什么时候能从并跑走向领跑?

  雷军:这一次我们把小米16改名为小米17,引发的舆情也令我挺惊讶的。改名的主要原因是,小米做手机已经15年了 ,但在不少人心里依然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事实上,这一代小米17的产品力实现了跨代升级,非常炸裂。

  5年前我们提出要对标苹果 ,我认为这是需要勇气的。敢于对标世界第一,才能一步一步实现从接近到并跑,再到领跑 。5年前我们坚定地提出对标 ,如今我们说“全面对标”,是因为小米17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iPhone 17全系列 。

  无论是电池技术、屏幕技术,还是散热能力 ,我们都有重大突破。比如 ,小米早在5年前就开始使用VC均热板,而今天我们已经应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在传感器 、潜望镜等领域,我们都有许多创新 。

  这是我们敢改名小米17 ,敢正面对垒的底气和勇气。通过改名这个举动,希望外界能够重新认识小米手机,同时也再次传递出我们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提问:小米17从材料上突破的创新模式 ,相比传统的硬件参数堆砌,投入周期更长 、难度更大 。这是否意味着小米在供应链自主化上进入了新的阶段?未来在影像传感器、电池核心材料等其他关键领域,是否会复制这种“深度自研+国产合作”的模式?

  雷军:5年前我们就提出了要转型智能制造 ,转型硬核科技公司。硬核科技公司的核心是能力驱动,不是赌机会,而是需要3年、5年 、10年的投入和持续研发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所以5年前我们就直接提一个目标 ,就是5年时间 。做芯片的时候,我们干脆提了10年目标。

  小米的时间长度越来越长,这也是为什么外界觉得小米的成果好像是“突然出现 ” ,其实并不是突然 ,是因为我们之前都在保密状态,发布时在我们内部都做了5年、10年时间。

  这几年我对中国的工业越来越有信心 。我们早期都在应用层创新,应用创新、场景创新 ,这是中国公司的长处。这几年我们逐步到零部件级的 、芯片级的创新,今天我看到越来越多在材料层创新,在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创新。

  电池技术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因为原来像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上取得了突破,后来由于动力电池的投资特别大,动力电池进步很快 。现在反过来 ,整个手机的消费型的电池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

  提问:您对小米手机系列的预期是怎样的?长期来看,小米或者说国产的手机厂商与iPhone的竞争,未来会是怎样的态势?

  雷军:我觉得苹果是家非常好的公司 ,需要我们每一家公司潜心学习。这一次iPhone 17系列卖得非常好,网上的评价叫“牙膏挤爆”了,他们相对过去的iPhone往前迈了一大步。讲实话 ,在很多技术领域里面 ,小米17都领先,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信心全面对标 。当然,我相信这一轮的小米17的销售也会超过我们预期。

  但是我们跟苹果的竞争可能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我们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好。苹果是360度无死角,在每个领域它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们现在可能是先找10个点突破,接着找20个点突破,然后一步一步覆盖更多的角度 。

  所以我们在多维度全面对标 ,不仅仅是以前的主要配置和参数,现在更多要在科技引领,要在更多体验方面对标苹果 ,甚至超越苹果。

  提问:未来3到5年,能不能找到智能手机新的销量增长突破口?

  雷军:从全球来看,手机市场是竞争特别激烈的市场。它的竞争难度超过了汽车 ,(手机)全球(市场的)对手是苹果、三星、华为 ,都是这个星球上的科技巨头,竞争的难度特别高 。

  在中国市场,这个市场也是我见过最离谱的市场 ,六个主要的玩家,平均都占15% 、16%的市场份额,各领风骚两三个月。今天你可能第一 ,过两三个月就排到第六。我们的这五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实话实说,我从内心深处很钦佩这些公司的能力 ,他们很了不起,在这么强大的同行的压力下,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 。

  两年前 ,我跟他们提的目标是每年坚定增长1%的市场份额,不用着急,慢慢来 ,我觉得小米最强大的是 ,时间是小米的朋友,小米是长跑型选手,时间越长我们越强。

  在整个手机市场 ,尤其中国手机市场,我们打的就是持久战,我认为这正好是小米的长项。我们的确要向所有的同行学习 ,要在各个维度不留死角,有决心做六边形战士,在每一个维度去看跟对手差别在哪里 。这个没有别的方法 ,手机市场的竞争的复杂度和难度远超过汽车 。

  谈小米汽车:在高端的时代里,下一步是体验平权

  提问:您提到在高端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全面崛起。那么在这一趋势中 ,小米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其影响或推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雷军:小米在底盘技术、驾控性能等方面,都是向传统豪华车学习,比拼保时捷。过去100年来 ,几乎所有高端汽车都在纽北赛道上打磨产品 ,而小米是第一家把纽北当作主场,认真的在把车的驾控做好、底盘做好,这是做车的基本功 。

  有人可能会质疑 ,车跑得那么快干嘛?只有在快到极限状态下,才能把车做好。这不是我发明的,而是全球汽车工业100年来的通行做法 ,只是中国车企直到现在才开始做这件事。

  我相信,在小米的带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车更加重视驾控 、底盘和汽车的机械素质 。这是小米进入汽车工业后 ,给整个市场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

  此外,我们还在推动“人、车、家”全生态的互联与开放合作,这也是小米为行业注入的新元素。比如高度重视设计 ,车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小米的车漆都很好看,接下来我们计划在3年内再做100种车漆。

  提问:小米经过这几年的技术和产品发展,包括SU7以及小米手机 ,可以看到在年轻人心中的定位 ,已经转变为“时尚科技潮人 ”。您怎么看待这种定位?小米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雷军:15年前,小米本身定位是为网络“发烧友”准备的,谁也没想到小米的成长速度也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想象 ,变成了一个大众品牌 。

  但其实当时我们是没有做好准备的,五六年前,我们所遇到的痛苦就在于 ,成长很快,很多人对我们不了解,有很多偏见 ,再加上因为成长太快,很多事情是自己也做得不好。

  所以经过半年反思后,我们做了一些重大决定 ,其中一个就是要推动高端化,让更多高端用户 、女性认可。因为网上极客发烧友有多以男性群体为主,所以那时小米是一个偏男性的品牌 。但是今天来看 ,小米汽车的用户接近半数是女性 。用户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正是5年前高端化推动的。

  在这5年的探索中,我们逐步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论,即“三大引领”:科技引领 、认知引领、审美引领 ,只有在这3个维度上提升自己,才能一步一步把高端化做好。

  为此我们每个季度都会组织研讨,复盘在高端化的过程中有哪些成绩、遇到了哪些困难 ,或者踩过的坑 。

  今天推出的定制化服务是个“超能力 ”,我说的是真的话,因为大部分人都反对 ,说这事干的吃力不讨好,干的不好又被骂死。我说如果我们不去探索,我们很难把它做好。定制化看似琳琅满目 ,但每一个东西都要做好,工作量是巨大的 。过去,只有几百万元的豪车才会提供这种服务 ,今天我们认为在今天这个社会 ,大家对个性化的需求,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高,在高端的时代里 ,下一步是体验平权,把过去我们认为超豪的那些体验,让大众客户也享受得到 ,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提问:小米汽车发布之后,这个市场和用户的反馈非常热烈,我们也观察到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抹黑小米的不实信息 ,并且还有针对小米车主不太友好的声音出现,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雷军:小米汽车发布以后,肯定成为了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 ,这次六部委的联合行动,打击黑水军 、黑公关,我们举双手支持。我们觉得整个汽车产业还是需要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持续发展 。所以在这一点上 ,小米汽车是受害者 ,我们也希望全社会呼吁打击这些黑公关和黑水军,是他们让我们整个产业发展真的遇到了很多困难。

  提问:您和李想互相交流会在哪些方面?

  雷军:首先,小米汽车是后来者 ,我们发自内心深处感激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有先行者,小米作为后来者,还是享受了很多时代红利。

  所以从第一天起 ,我们认为小米有责任帮助整个行业进步,因为我们是受益者,也要反馈这个行业 。所以我们加入整个汽车行业以后 ,一直强调合作共赢,跟大家一起进步。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大家应该看到 ,我们还是有效的推动了行业之间的合作。

  我觉得今天国产汽车大家都在进步之中,其实没必要搞得很难看 。我觉得(我们要)相互合作,而且这个市场也很大 ,还远没有到我们几家要比的阶段 ,我们经过手机行业那么残酷的竞争,相对来说,汽车行业目前大家可能都在成长的阶段 。

  基于这一点 ,我觉得这个新产业还是要共同合作,然后推动整个国产的汽车产业的进步。所以我们也在推动IoT标准和协议的开放。包括这两天我们也宣布了小米手机的秒充协议全部免费,让更多的车能够更好支持小米手机 。而且有不少的车厂跟我们正在结盟和合作。等合作到一个阶段 ,我们再公布给大家。

  然后谈到跟“蔚小理”的关系,我们也很有幸,小米成为了蔚来、小鹏的早期投资者 ,理想虽然我们早期没有投资,但是因为理想跟我们都是北京企业,我们也有很多的合作 。而且实话实说 ,我也非常钦佩理想为整个新能源汽车做出的伟大贡献,大家低估了这个产品定义的价值,我认为理想开创了大空间增程SUV这条路 ,不少车厂都是摸着理想过河 ,所以也是借这个机会,再次向李想本人表示崇高敬意。

  谈小米转型:高端化科技引领有高要求,推动了小米坚持技术为本

  提问:请您谈谈今年演讲的感受。

  雷军:5年前 ,市场上有不少批评声,我们自己也感到无比焦虑 。所以在内外压力下,我们开始重新思考(小米)何去何从。

  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有两点:第一 ,我们坚定地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走向智能制造的新战场。互联网是机会驱动的,而硬核科技公司是使命驱动的 ,所以我们坚持技术立业,并制定了“5年研发投入1000亿元 ”的计划 。5年投1000亿元对当时的小米还是很大一笔钱,2019年我们全年的研发费用才75亿元 ,但最终我们还是完成了目标,累计投入约1020亿元到1050亿元。

  第二,在新5年规划中 ,我们将研发投入提高到2000亿元。今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已经超300亿元 。大家今天看到的小米变化 ,其实都是这一系列投入的结果 。过去我们常常是跟随者,而今天发布的很多技术已处在行业前列。

  所以今天的这个“改变”主要是想跟大家讲,就是小米变化了什么 ,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结果。

  外界常说小米好像“一夜之间就变了”,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突然 。比如芯片业务我们坚持了10余年,汽车也是做了很久才对外公布。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产品到了最后才说 ,才会给大家这样的印象。

  提问:过去5年,小米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高端领域的发力 。这一转向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您认为这5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雷军:小米在15年前创办时 ,我们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简而言之,就是科技平权。当时我进入制造业 ,,就是希望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推动科技普及,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

  但5年前我们发现 ,智能手机已经全面普及 ,开始产能过剩,用户开始追求进一步的升级。我们经过反思后,坚定地提出了高端化战略 ,全面对标苹果,进入高端领域,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这5年间 ,我们在高端手机的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跌跌撞撞摸索了很多经验 。

  在汽车业务上,我们坚定做高端车。今年我们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 ,小米汽车的含税均价达到28.9万元,与BBA相近。尤其是五六十万元价位的Ultra车型,能够实现大规模销量 ,让我更加坚信,只要下功夫投入技术研发,不断在高端化道路上前行 ,就有机会真正把高端化做成 。基于在手机和汽车上的经验 ,我们今天也在推动全品类高端化 。过去我们的确走得有些快,如今我们更加注重设计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所以,5年前我们下定决心适应整个时代的需求 、适应消费者更高的需求进入高端化领域 ,而且也只有高端化对整个科技引领有特别高的要求,这就推动了我们坚持技术为本,坚持大规模投入研发的过程。

你可能想看:

转载请注明来自盛达app,本文标题:《258家场外配资名单:配资平台2018-雷军:和苹果的竞争漫长而痛苦 国产汽车都在进步 没必要在竞争上搞得很难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