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正规配资:配资平台买卖股票-二手价暴涨78倍?记者调查天价Labubu:黄牛自导自演 主打信息差 真实价格走势曝光

线上正规配资:配资平台买卖股票-二手价暴涨78倍?记者调查天价Labubu:黄牛自导自演 主打信息差 真实价格走势曝光

admin 2025-07-03 贵阳配资网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最近,来自本土潮玩企业泡泡玛特的IP形象Labubu备受关注 。

  这个拥有9颗锯齿尖牙、似笑非笑的怪萌IP ,受到国内外众多消费者追捧。以其形象生产的搪胶玩偶更是“一偶难求”——官方销售渠道要么“拼手速 ”,要么“售罄”;二手交易平台则不时曝出“天价”,甚至有消息称 ,原价99元一只的玩偶经过“黄牛 ”之手 ,售价高达7800元。

  不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以上“天价 ”水分不少 ,是别有用心的炒作者 、未加求证的传播者共同炮制的结果 。

  事实上,在二手交易平台,多款Labubu玩偶的实际成交价持续回落 。

  到底是谁炮制了Labubu的“天价”?

  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只看不卖”的Labubu搪胶玩偶依旧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二级市场真的都是天价?

  “很多人说Labubu天价 ,其实很多人还没搞清Labubu的产品类别 ”。6年前就注意到Labubu这一IP的易骑说 。

  当时,泡泡玛特最热门的IP还是那个绿眼睛、噘嘴巴的女孩Molly,但易骑作为男生 ,更偏爱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精灵天团)系列,主要产品是盲盒摆件。

  2024年前,The Monsters的营收表现在泡泡玛特旗下IP中并不出众 ,2023年的营收为3.68亿元,在所有IP中排名第四;但到了2024年,The Monsters系列营收达到30.4亿元 ,同比增长726.6% ,一跃成为泡泡玛特的第一大IP。

  易骑提醒,很多人没有注意到,Labubu的翻红 ,不是因为传统盲盒摆件,而是因为搪胶玩偶 。

  搪胶是一种柔软有韧性的PVC材料,颜色和细节表现逼真。直到2022年 ,泡泡玛特才陆续推出面部和四肢采用搪胶材质、其他部分采用毛绒材质的搪胶玩偶。它们不仅能像摆件那样陈列展示,还可以挂在包上 、车上 。这一新的产品形式是Labubu火起来的基础。

  搪胶玩偶应用场景比摆件更多。

  “很多人说Labubu流行是因为迎合了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却没注意摆件通常摆在有限的空间里 ,虽然能承载情绪价值,但社交属性不强 。而挂在包上 、车上的搪胶玩偶不一样,可以随时随地‘晒’出来 ,成为社交中的主角,这就是社交价值。Labubu翻盘火起来,就是因为不少海外明星把搪胶Labubu挂在包上 ,引发粉丝追捧 ,又被更多的消费者发现。”易骑分析 。

  他的观察与泡泡玛特投资人之一、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不谋而合 。卫哲认为,Labubu走红源自3个“出圈”:一是传播力出圈。以摆件为代表的传统盲盒传播力有限,“没地方放 ”“没人看到”。但搪胶玩偶能“移动式曝光” ,实现了社交链传播 。二是人群出圈。此前,大中学生等年轻人是盲盒主要消费群体,而Labubu的怪萌造型打破了年龄、性别界线 ,获得了更大的消费群体。三是国家出圈 。近年来,泡泡玛特加快出海步伐,国内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让Labubu获得更多的机会 ,本来在国内不温不火的IP,因海外明星艺人推荐 、消费者追捧,最终传导到国内 ,变成全球狂欢。

  分析Labubu走红的原因,是因为并非所有的Labubu都在涨价。在泡泡玛特零售店,盲盒摆件、拼搭积木 ,水壶等日用品总体供应平稳;只有搪胶玩偶和部分新款摆件相对短缺 ,让部分消费者不得不求助二手平台 。

  Labubu积木、水壶等供应稳定。

  但是,二级市场的价格也并非“原价99元,现价7800元 ”那么离谱。

  陈云是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专业卖家 。在他供应的Labubu搪胶玩偶中 ,既有从个人卖家处收购的闲置物品,也有他所在团队通过各种渠道“囤”的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黄牛”。但这个“黄牛 ”很坦率:“二手价格完全跟着供应量走 。今年‘6·18’前 ,泡泡玛特放量预售,很多消费者通过线上预售买到了,二手价格应声下跌 。”

  他当然希望二手价格高一些 ,但事实是,离谱的价格没有真实交易量,“消费者不是傻瓜 ,他们通过二手平台可以查询价格趋势。一厢情愿地挂出高价,很难成交。”

  记者查询多个二手交易平台发现,Labubu搪胶玩偶的二手交易价格虽比官方定价高 ,但并非“天价 ” 。以热门的“Labubu3.0前方高能 ”系列为例 ,原价99元一个,二手交易价格在150元至300元之间,而且走势总体下降。

  “以上价格符合二手交易规律。”易骑解释 ,在搪胶Labubu之前,摆件盲盒的“隐藏款”也是二级市场的热门货,售价是普通款数倍 ,“当时,绝大多数摆件盲盒‘隐藏款’的概率是1/144,按照单个盲盒59元计算 ,消费者得花8000多元才能保证得到‘隐藏款’ 。所以,有消费者直接花几百元从二级市场买‘隐藏款’,这比他们按概率抽‘隐藏款’划算。但是 ,‘隐藏款’的二手价会随市场需求下降。 ”

  他举例,2020年时,Labubu“花之精灵”摆件系列的“隐藏款”叫“山荷花 ” ,全新正品实际成交价在600元以上 ,但目前成交价只有300元上下;至于普通款的二手价格,有的只有原始价格的一半,“正常的二手交易价格就是会根据产品稀缺度变化 ,溢价或跌价都是正常的 。”

  同样的“隐藏款”摆件,2020年的实际成交价在600元以上,但目前在售价几乎“腰斩 ”。

  “天价”从何而来?

  既然二级市场有成交记录的Labubu价格不算离谱 ,为什么社交平台到处充斥着“Labubu价格暴涨”“Labubu天价 ”的信息?

  背后自然有推手。

  “有没有发现,这一波的Labubu与此前的小马宝莉卡有相似之处?”潮玩行业从业者李思思说,“差不多去年这个时候 ,16万元一张的小马宝莉卡闹得沸沸扬扬 。结果被发现是炒作,有价无市。”

  追溯可见,去年“16万元小马宝莉卡 ”的信息来源非常模糊 ,相关“报道 ”只有结果却没有可以进行验证的细节,如销售人 、销售平台、购买人等。而且,传播“16万元天价卡牌”信息的人 ,往往是二级市场里的直播抽卡、直播鉴卡 、稀有卡评级主播 。他们通过强调卡牌的“稀有”程度、溢价空间 ,来体现自身服务的价值 。有些“黄牛 ”也将“天价卡牌”挂在嘴上,以此招揽客源。

  再看本轮有关天价Labubu的信息,同样存在细节无法求证等问题。

  比如 ,有的称在某“黄牛”的手机上,看到了“7800元购买99元产品 ”的交易记录 。但是,以上交易究竟是真实的 ,还是“黄牛”自编自导的,无人验证。

  “哪个‘黄牛’不想卖高价?只有鼓吹高价,才有溢价空间。你问我有没有天价 ,我也会说‘有’,不是我卖的,但我听说过 。”陈云坦言。

  又如 ,网上流传着一张原价99元Labubu耳机包以1000多元“成交 ”的截屏图。但细看可见,1000多元是卖家出价,而非成交价 。多个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 ,对应产品的实际成交价在300元左右 ,价格还在下滑。

  网传1000元耳机的价格其实是挂牌价。

  二手平台实际的成交价与价格走势 。

  再如,不少自媒体撰文称“2019年,原价59元的第一代Labubu‘山椒鱼’隐藏款被炒至4999元” ,并配以一张模糊的图片。经核查,相关图片也是卖家开价,不是成交价。在二手交易平台 ,数百元的同款产品非常多 。

  自媒体所称的4000余元初代产品只有一个卖家叫价,更多的卖家叫价在数百元 。

  此外,在“天价Labubu”话题中 ,还混淆了收藏品和普通消费品。此前,Labubu拍出108万元天价的消息很受关注。但涉事Labubu不是普通消费品,而是一个131厘米高的雕塑 ,属于IP原作者早年的限量艺术品 。

  在潮玩市场,具有收藏属性的作品并不罕见,包括原作者设计手稿、雕塑 、IP联名款等;进入收藏界的产品要么产量稀少 ,要么设计独到 ,有的还带有限量编号。它们的价格自然比普通消费品高出一大截。

  拍卖市场的产品并非普通消费品 。

  而且,拍卖市场也存在“虚火 ”。近期,部分在拍卖市场卖高价的Labubu产品 ,被发现在二手交易市场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直接买到。还有些进入拍卖市场的产品新近成交价与前段时间相比,已经“腰斩” 。

  李思思认为,种种“信息差”是炒作“天价 ”的基础。小马宝莉与Labubu虽然是两个IP ,但炒作者的套路基本一致:一是模糊实际交易与预期交易价格,将“出价 ”等同于“成交价”,甚至将博眼球的“噱头价”等同于“成交价 ”;二是混淆普通款、隐藏款、收藏品等不同产品的差异 ,将隐藏款与收藏品的溢价平移到普通款上,误导公众。

  值得一提的是,在炒作中 ,所谓的“购买-溢价销售-再购买”的“投资闭环”也是误导 。在不少自媒体的报道中,将Labubu比作“塑料茅台 ”,直言其升值空间巨大。但只要看看二手市场的真实交易情况就会发现 ,指望通过普通商品实现高额增值的投资目标 ,基本不现实。

  戳破价格泡沫,打击造假售假

  “天价Labubu”水分多多,但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假货横行却是真的 。

  在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 ,有不少热销款“Labubu”标价比官方定价低,还出现了部分官方渠道压根没有销售过的衍生品,如包袋 、服饰等 。

  在热销款搪胶玩偶产品介绍页面 ,经营者纷纷表示“正品可验伪 ”。但当记者与他们沟通时,他们毫不讳言地说卖的是“高仿”。

  一名兜售假货的卖家“热情”介绍,不同产地的仿品品质不同 。在他的货源中 ,有的属于“一眼假 ”,有的属于“逼真高仿”。他提供了不同品质仿品的实物图,“保证你收到的产品与我给你的照片一样”。

  当记者提及仿品为什么能标注“正品可验伪 ”时 ,卖家说产品包装盒上有防伪二维码,只要扫码,就可验证是正品 。但当记者称想购买后送人 ,卖家立刻改口:“那你还是买正品吧 ,比较有诚意 ”。

  卖家表示“高仿”也可以验真,但经调查,所谓的“验真”是假的。

  事实上 ,记者此前就已调查到,仿品除了品质与正品有差异外,所谓“扫码验证 ”也是假的——有的造假者盗用正品的二维码 ,有的搭建了假的验证网站 。前者虽然可以通过官方验证,但验证时会出现“第n次扫码”的提示,正品新品验证时显示的是“第1次扫码”;后者由于验证网站本身就是假的 ,结果自然不作数。

  所以,不论是何种“高仿 ”,假的终究是假的。面对制假售假现象 ,监管部门已经在行动,目前已有多地公布打假成果 。但是,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似乎无动于衷 ,放任造假者公开吆喝。

  可见 ,监管部门应当关注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售假行为。作为销售渠道的平台,更要履行审核责任,既对价格水分打假 ,更对公开售假者采取措施 。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作为IP所有者,也有改进之处 。

  实地走访发现 ,在泡泡玛特线下门店,不少热门款都采取“线上购买 、线下提货”的方式。“线上购买”又很容易被“黄牛 ”等钻空子,导致消费者不得不转向二手交易平台。有消费者质疑 ,这是不是品牌的“饥饿营销”?

  频繁出现的“售罄”让消费者不得不转向二手市场 。

  可见,完善供求关系、优化销售方式、打击“黄牛 ”和造假行为,是摆在品牌方面前的现实问题。

  今年4月 ,泡泡玛特启动组织架构调整时,董事长兼创始人王宁曾公开发言并提及“黄牛”问题:“最近,大家看到我们很多动作在跟‘黄牛’做对抗 ,比如不允许代排 、不允许代取等 ,根本原因是我们在乎的不只是销售业绩和利润,而是让每个真正的用户去购买我们的产品。”也就是说,品牌方也看到了问题 ,而当下市场需要的是更加有效的治理举措 。

  “戳破‘天价’泡沫、打击造假行为,并不说我们否定产品本身。作为潮玩从业者,我觉得Labubu对整个行业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 ,展示了中国潮玩行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李思思认为,各方要合力打击价格炒作和造假售假行为,而不是打压某个IP或某件产品 ,“毕竟消费者的喜爱是真实的,是炒作不出来的 。可以说,Labubu所创造的价值证明了‘中国设计’的实力 ,对中国潮玩行业是一种鼓励。作为从业者,我期待整个行业在各方努力下,越来越好。 ”

  消费者和从业者都希望行业能健康发展 。

你可能想看:

转载请注明来自盛达app,本文标题:《线上正规配资:配资平台买卖股票-二手价暴涨78倍?记者调查天价Labubu:黄牛自导自演 主打信息差 真实价格走势曝光》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