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线上配资排名-AI时代如何保留再次惊喜的能力

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线上配资排名-AI时代如何保留再次惊喜的能力

admin 2025-07-08 贵阳配资网 2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5年的高考填报志愿季,和往年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变化:AI彻底参与了每一个环节 。回想起我自己参加高考的那个年代 ,查分要打电话 ,拨通一次像中彩票 。填志愿靠一整本厚重的《招生指南》,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画圈 、贴标签 、打钩。我必须在上千所大学中 ,硬生生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可能性。

  我的同学们有的会根据“上一届的口碑”做决定,有的会赌“今年会不会扩招 ” 。那种不确定性令人心跳,也令人恐惧。那是没有大数据 ,没有回溯算法的年代,命运靠直觉也靠耳语——哪个专业冷门,哪所学校去年录取线突然拉高 ,都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传递。

  但今天,“不确定 ”被智能系统收敛成“高概率” 。今年的考生们,只需打开各大互联网公司提供的AI高考通应用 ,就能获得AI的精确推荐。你查完分、填完志愿,AI还会给你推送一组“相似轨迹”的大学生短视频:他们选了什么专业,将来去了哪家公司 ,哪个实习最有含金量……算法模型基于数百万人的历史轨迹 ,为你投射出一个“可能的你 ”。

  从命运的骰子,到概率的建模,这个过程几乎没有高潮 ,没有情绪起伏,更像是一场精密计算 。你不会走错路,也不会走岔路 ,因为系统从一开始就不让你迷路。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奇迹正在悄悄贬值

  几个月前,OpenAI正式推出了o3-pro ,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名为《平缓的奇点》的博文,他说:“奇点的演进方式,是从奇迹变成常态 ,再变成基础标配 。”我们正在亲历这种悄然的塌缩。

  你还记得第一次用DeepSeek时的震惊吗?它能写古诗、写代码 、写情书,像个万能的幽灵。那种“我在用未来”般的错觉,让人兴奋得像偷听天机 。但几个月后 ,你开始吐槽它句式重复 ,不够创新 。

  可灵AI生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短视频,我们说“太强了 ”;三天后再看,我们说“它是不是审美有点一成不变”;三周后 ,我们不再惊叹它能“做到”,而是开始挑剔它为什么“还没做到更好 ”。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我们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人类最容易适应的,就是幸福;最快遗忘的 ,就是奇迹 。

  人类的情绪系统本是为稀缺设计的。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彩电,第一次连上网 ,每一次技术跃迁都能引发巨大的集体兴奋。但如果一切都变得便宜、丰富、标准,情绪就开始“找不到落脚点” 。

  想象2030年代:你一键生成作品集,一键查阅法律条款 ,一键部署机器人执行任务……当一切变成“下一步点击 ”,我们还会为什么鼓掌?又还会因为什么失眠?

  如果智能无所不能,人类的动机要到哪里去寻找新的支点?我们正在接近一种悖论:世界越来越像乐园 ,但我们却越来越难以快乐。

  技术的“过度照顾” ,是否在削弱我们的生活力?

  19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做过一个实验,他把狗放进一个逃不出去的电击房间。几轮实验后 ,即使后来移除障碍,狗也不再尝试逃跑——它学会了“无助” 。塞利格曼将这种状态定义为“习得性无助 ”:当结果不再与努力相关,个体便逐渐失去行动的欲望。

  今天 ,我们不是狗,却陷入类似状态——不是因为受苦,而是因为被照顾得太好 ,在逐渐失去试错的动力。

  有一位朋友与女友吵架,情急之下让AI代写一封道歉信 。女孩读完后回复:“你这封信,感动了我 ,但这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你。 ”还有一位朋友,新装了一整套智能家居,自动调温 ,自动喂猫 ,甚至自动推荐晚餐。他却向我抱怨:“生活被照顾得太妥帖,我反而成了这个家的陌生人 。”职场中,有人年终总结靠AI生成 。老板读后却说:“这篇总结很完美 ,完美到不像你写的。”

  智能电饭锅 、自动猫砂盆、远程门铃……这些工具的确提升了生活便利,但并未让我们更自由,而是更宅、更懒 、更依赖。当AI为你排好了行程、草拟了邮件、预测了明天的销售波动 ,甚至建议你今晚该吃什么 。你以为你在使用它,其实你是在被它引导——从生活的参与者变成了流程的点击者。

  如果说蒸汽机解放了人类的体力,那么智能体正在“软性监护 ”我们的生活力。技术不是在邀请我们行动 ,而是在请我们躺平 。我们应该警惕的不是“AI太强”,而是“我们太快接受它为生活的主线”。

  我的朋友最近推荐我看脱口秀演员梁海源的一段表演,主题是“手机就是我的主人 ”。他调侃道:“我现在吃饭可以没有饭 ,上厕所可以没有纸,但不能没有手机 。有一次上厕所特别着急,但是手机没电了 ,我还是充了一会电才去上了厕所。”他最后自嘲般地总结道:“最好的主人可能正在以奴隶的形式为我们服务。”

  AI不是控制你 ,而是替你作决定 。不是奴役你,而是“照顾 ”你——但一种过度照顾,本质也是剥夺。最终 ,我们获得的是一种新的自由:不做任何努力的自由。

  发明电灯泡之后,人类第一次晚睡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跃迁,都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悄然瓦解 。

  想象一个没有电力的世界:天一黑 ,人就睡;天一亮,人就起 。1879年,爱迪生点亮了电灯泡 ,同时还开启了“夜晚这段时间”,于是有了夜宵 、夜班、晚睡等等。我们开始把“该睡觉的时候”拿来继续清醒。这种便利也意味着“过劳 ”“信息过载”“失眠”这些现代病的起点 。

  电视亦然。1950年代电视普及后,家庭结构改变 ,客厅成为核心。人们围坐的中心不再是餐桌,而是屏幕 。“沉默家庭 ”逐渐兴起,亲密交流被集体盯着屏幕的动作所取代。电视成了生活方式的重构器。

  现在 ,轮到AI了 ,只是悄无声息 。它改变的不是某项具体技能,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它重组了教育、就业 、社交 、艺术,乃至亲密关系的节奏。

  我们不再“去搜索 ” ,而是“等推荐”;不再“表达自己”,而是“生成一个版本 ”;不再“创造”,而是“微调”。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说:“现代人不是受制于禁止 ,而是受困于过度的自由与可能 。 ”这不是退化,而是一种文明风格的塌缩。

  未来的幸福感,是否来自“延迟”和“稀缺”?

  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充裕的时代 ,信息免费,知识唾手可得,工具越发强大。但为何幸福感却未同步增长?

  答案可能藏在一个词里:延迟 。

  在所有情绪中 ,“期待 ”可能是最接近幸福的形态 。你盼望一场旅行、盼望一场演唱会,等待一个节日的礼物。那段悬着的日子,恰恰是幸福感最浓烈的时刻。

  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说:“仪式的意义 ,是给日常加上暂停键 。”而技术恰恰在做一件相反的事:让一切不再有暂停键。所有一键即达 ,所有无需等待。

  小时候看《加里森敢死队》《射雕英雄传》,我们得准时守着电视,每周一集 。而今天的孩子们可以一口气刷完全集 ,还可以选择倍速。但饱和的快乐,是最容易被遗忘的快乐。

  欲望的前提是不足 。技术试图消灭所有不足,但它从未回答过一个问题:如果世界一切都能一键拥有 ,人类还要追求什么?

  我们需要保留的,是“再次惊喜的能力”

  2035年,我们也许能解开宇宙的终极奥秘 ,精准预测下一次金融危机,甚至实现人脑与数据中心的实时互联。

  但到那时,还有什么能让我们喜极而泣?还有什么值得彻夜难眠?我们还会因为什么 ,鼓起勇气说出一句“不 ”?

  山姆·奥特曼说,智能和能源将变得“极其充裕”。这听起来像一句祝福,也像一句讣告 。

  也许那时 ,最昂贵的 ,不是知识,不是算力,而是“再次感到惊喜的能力”。

  (作者胡逸为数据工作者 ,著有《未来可期:与人工智能同行》一书)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你可能想看:

转载请注明来自盛达app,本文标题:《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线上配资排名-AI时代如何保留再次惊喜的能力》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
网站统计代码